澳門城市大學研究生院推進研究生教育模式更新,融合創新、交流與實踐,提升研究生教育水準與質量,形成有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品牌。城市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課程,秉承為澳門城市管理和規劃設計培育專業人才,助力實現城市可持續健康發展。由城大研究生院、創新設計學院與同濟大學聯合主辦的“澳門城市發展與宜居城市建設”暑期研學於23日在城大氹仔校區舉行。
城大副校長葉桂平致歡迎辭表示,城市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活動的中心。國家高度重視城市建設與發展,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城市,是國家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要求和內容。澳門自回歸以來,各項社會福利日益完善,城市建設不斷更新。特區政府一直致力突破土地制約,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積極拓展新填海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城市發展空間,不斷深入推進宜居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優化城市交通,加快推進都市更新,通過優化城市規劃和各項建設,推動澳門逐步邁向宜居、宜業、宜行、宜遊、宜樂的城市。他認為,特區政府在既有的總體規劃下,還需努力推進各規劃分區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進程,充分考慮澳門歷史、文化與空間特點,構建宜居、智慧與韌性共榮的城市環境,推進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作為大灣區中心城市的澳門要進一步明確城市功能、強調城市定位與作用,突出城市輻射帶動力,增強與內地城市協調發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同濟大學國豪書院副院長黃煒教授感謝城市大學對聯合大學活動的支持。本次粵港澳大灣區移動課堂項目有來自五所高校師生參與。項目致力於讓同學們瞭解國家在智慧科技相關前沿領域的發展,理解學科交叉的內涵,拓展專業學科視野,搭建中國內地/大陸、港澳臺地區學子深度合作交流的平臺。希望今天的活動可以增進大家對澳門的瞭解,激發大家的創新性和創造力,建立跨地域的友誼。
城大研究生院副院長周龍在研學講座中回顧澳門城市發展與規劃歷史,對比澳門城市空間與其他城市的異同,強調澳門特有的城市空間機理結構與規劃管理模式,借助城市科學與系統理論,在宜居城市建設中增加城市空間精細分析與動態預測。同時表示,澳城大積極配合澳門特區政府施政,發揮自身學科、人才與科研平臺等方面優勢,通過校際合作與聯合研究,推進澳門宜居城市建設。
城大城市規劃與設計課程主任邢亞龍在活動總結中表示通過聯合大學暑期研學加強合作,發揮各個學校研究基礎和優勢,實現交流與共贏,豐富課程內容。此次研學活動是科研成果向規劃實踐的轉化探索,將為澳門地區城市設計提供依據。
暑期研學吸引由澳門城市大學、同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逢甲大學、世新大學等近200位師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