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特區政府近日發佈《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及研究生院於今天在氹仔校區舉行“革新謀發展,奮進開新局─《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學術座談會”。城大副校長葉桂平、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執行副院長李璽、商學院副院長田一輝、數據科學學院副院長劉文堅、金融學院課程主任林德欽、大健康學院課程主任陸珍妮、葡語國家研究院課程主任周平、創新設計學院教授韓昊英、教育學院課程主任代毅、法學院助理教授呂冬娟、研究生院副院長周龍等專家學者出席,並就新出台的施政報告各項重點進行深入研討。
葉桂平副校長主持會議時談到,眾人劃槳開大船,同舟共濟海讓路。澳門特區成立廿五載,“一國兩制”實踐成績斐然,然而新航程需更強勁之劃槳力度。近日行政長官發佈第六屆特區政府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勾勒出澳門未來五年的發展願景和政策措施。值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縱深推進、橫琴合作區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之際,特區政府尤需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意識,突破制約發展之深層桎梏,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在維護國家安全底線中開拓發展空間,在融入國家戰略中提升競爭優勢,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葉桂平副校長續指,報告強調橫琴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破局”的關鍵所在,特區政府對此應強化“破局思維”,在攻堅產業多元發展中拿出更多硬招實招。他認為,報告中已明確了“澳琴一體化”的發展目標及多項具體措施,但在實際操作上仍需作進一步細化及深化,讓兩地政策的協同性和互補性發揮最佳效果。例如在稅務優惠、人才引進、產業發展等方面探索更加靈活多樣的合作機制,著重加強產業精準對接,加快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真正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在提升行政治理效能上,他肯定報告中提出設立公共行政改革領導小組強化改革力度的部署,期盼未來政府能秉持“破立並舉、先立後破”的改革智慧,既要善用中央賦權完善法制配套,更需以刀刃向內的勇氣革新行政效能,深入推進公共行政改革,建設高效、有為的服務型政府。希望政府加快落實六個領導小組的工作,明確各小組的職能範疇,完善跨部門合作機制,同時要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引入更加科學、高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及公務人員培訓教育,持續提升政府服務效率和質量。
李璽執行副院長表示,城大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的未來發展將緊扣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方向,以前沿科技賦能、區域協同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為三大支柱,支持特區經濟適度多元與“旅遊+”跨界融合戰略。第一,聚焦前沿科技與新興領域,拓展旅遊產業創新。依託現有布局,深化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太空旅遊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將數字技術融入旅遊場景開發。結合澳門“中葡平台”優勢,聯合跨學院資源,研究澳門與葡語國家在數字文旅、智慧會展等領域的合作潜力,為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撑。第二,加强琴澳區域協同,推動產學研合作。基於現有與橫琴企業的研學項目基礎,通過“澳城大文旅創新研究院”整合兩地資源,嘗試“澳門創意研發—橫琴試點落地—灣區推廣拓展”的實踐路徑,例如合作開發跨境旅遊產品、優化智慧會展管理系統等。第三,以實踐為導向,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圍繞澳門“1+4”產業需求,構建問題導向型教學體系,將政策目標轉化為研究課題。如針對“吸引國際客源”任務,開設“國際旅遊市場大數據分析”項目,指導學生結合航旅資料和消費行為設計行銷方案;聯合休閑企業開展“非博彩項目效益評估”研究,培養數據分析與管理複合型人才。通過以上路徑,學院可為澳門經濟轉型提供智庫支援與人才儲備,在科技應用、區域協作和教育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

田一輝副院長指出,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體現了澳門特區政府對經濟結構優化的高度重視。在傳統產業基礎上,積極拓展新興產業,如中醫藥、現代金融等,不僅有助於降低對博彩業的依賴,還能爲澳門經濟注入新活力。多元化的產業布局爲澳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也讓民眾看到了澳門實現經濟轉型的决心和潜力。
劉文堅副院長建議,特區政府應發揮澳門橋樑作用,鼓勵澳門高校與國際高校合作,設立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培養人工智能+落地行業的多層次複合型人才,推動澳門AI技術與本地需求實際融合;適當鼓勵大模型和智能Agent等AI前沿技術,推動其在醫療健康、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鼓勵高校積極建立產學研合作平台,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面對特區的老齡化趨勢,鼓勵高校AI團隊了解和賦能醫療機構和社區醫療服務,為構建本土化智能化社區健康平台服務,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逐步構建數據和人工智能支撑的樂齡社會,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林德欽課程主任認為,新一屆特區政府首份施政報告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首要任務,研究設立政府產業基金和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不僅有助於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新興產業發展,而且有助於澳門更好地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對經濟所帶來的衝擊和挑戰,增強經濟發展動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也有助於提高政府財政的穩健性。
陸珍妮課程主任指出,低生育率問題在澳門日益突出。本次施政報告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增加“育兒津貼”計劃,展示了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有助促進家庭福祉,實現幸福澳門的美好願景。結合本校社工系去年做的一項調研結果,她建議除了津貼,政府可進一步細化措施,包括推動企業提供家庭友善措施,如親職假以及彈性工作安排等來推動工作與家庭平衡,由提升家庭幸福感來間接提升生育意願。此外,建議加強本澳在生育醫療方面的支持政策,包括不孕症治療及輔助生殖技術,幫助有需要的夫婦實現生育計劃。

周平課程主任表示,新一屆特區政府狠抓經濟,提升施政效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提出了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國際格局複雜多變,澳門應提升抗風險能力,相信在特區政府領導下,澳門可進一步以中葡平台爲依託,不斷拓展國際朋友圈,扎實吸引非洲、歐洲、東南亞和葡西語國家通過澳門平台共商合作,共謀發展,擴大效益。城大葡語國家研究院和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將根據施政報告精神穩步推進教學和研究,切合實際為澳門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為中葡平台及“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培養有用人才。

韓昊英教授著眼於報告提出的“加强統籌協調”“推進琴澳一體化”“提升治理效能”等施政重點,建議特區政府應從城市科學的視角出發,重構以數據驅動與系統思維為基礎的城市治理架構,推動决策科學化、空間配置最適化,通過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準和治理能力來實現居民生活品質提升。政府各部門可積極與本地高校、研究機構建立常態化的施政政策與城市科學對話平台,通過構建澳琴一體化的空間發展體系,美化街道和街區形象,促進社區經濟發展與活力提升,共同推動澳門在有限的空間資源下,打造為獨具魅力、宜居宜遊的國際大都市,推動琴澳一體化扎實落地。

代毅課程主任指出,本次施政報告延續國家二十大報告精神,強調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是澳門轉型升級的關鍵,並對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智慧科技應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等民眾關注的教育話題有較多著墨,展示出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及促進澳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美好願景。他對此建議,政府需在非高等教育階段推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化發展及加大對科技人才的培養支持。針對適齡上學學生人口減少情況,可多方式引入來澳人才家庭學生,完善在澳工作人員家屬留澳生活政策。在澳琴一體化背景下,不斷優化兩地基礎教育合作與交流機制,加強兩地高等教育產學研融合。重視教育科技對基礎教育質量提升的推動,在澳門學校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探索拓展網絡空間,加強學校的信息化程度及科技教育。在職業教育方面,因應澳門就業結構失衡,需要更緊密的行業對接。在愛國教育和國家認同感教育中,可融入更多實踐性內容。

呂冬娟助理教授認為,施政報告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嚴格依照憲法和澳門基本法施政,堅决維護中央的全面管治權,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國家安全以及發展利益,全面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愛國愛澳社團發展壯大。同時,施政報告還充分采納社會各界意見,立足於澳門特區的實際情况,就提升澳門整體競爭力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行了具體部署,以推動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

周龍副院長總結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澳門正以《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為行動綱領,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治理提升和融入國家等方面奮發前行。相信在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堅强領導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門必將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的華麗蛻變,澳門這顆“南海明珠”必將在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實現法治澳門、活力澳門、文化澳門、幸福澳門的美好願景,不斷譜寫特區發展的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