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提升研究生的學術造詣,深度强化學術研究領域的綜合探究與創新能力,澳門城市大學研究生院日前舉辦“2024/2025學年澳門城市大學研究生學術能力提升暑期工作坊”,一連四場系列講座吸引眾多師生線上線下參與。
城大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葉桂平指出,早前發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要構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統籌推進機制,為新時代教育現代化建設確立了行動方向。澳門教育領域應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統籌高等教育、持續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協同創新,聯合推動澳門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全局,重點培養具備全球視野、家國情懷與本土特質的複合型人才,助力澳門建設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高地,在教育強國建設進程中彰顯澳門的獨特價值。他強調,研究生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科研能力提升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澳門研究生教育需堅持需求導向與創新驅動,緊扣“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戰略,聚焦科技前沿與關鍵領域,推動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增強導師隊伍素質,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系列講座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鄭華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案首席專家、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張大永教授、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林海芬教授及海南大學國際旅遊與公共管理學院李芳軒教授擔任主講嘉賓。
鄭華教授圍繞“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及協調途徑”展開講座。他指出在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他深入講解了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分類以及不同服務之間的權衡關係。通過實際案例分析,鄭華教授向研究生們展示了如何在複雜的生態系統中,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實現生態系統服務的最大化和可持續性,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法。
張大永教授聚焦“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的經驗分享與思考”,為研究生們分享了提高論文發表成功率的寶貴經驗。他指出,在論文發表過程中,學者需重點關注論文的主題與期刊選擇,確保研究主題與目標期刊的定位和受衆相契合,研究方向應具有獨特視角和新穎觀點,能够為所在領域做出實質性貢獻。此外,準確的語言表達及嚴謹的學術規範是論文質量的保障,體現作者的專業態度。通過對這些要點的講解,為博士生們在期刊投稿中遇到的常見問題提供了清晰的解答思路。
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林海芬教授以“案例研究過程與範式”為主題進行了分享,指出在收集數據時,要綜合運用訪談、觀察、文檔分析等多種方法,確保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在案例分析環節,需運用恰當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深入挖掘案例背後的邏輯和規律。林教授還介紹了多種案例研究範式,幫助研究生構建嚴謹的案例研究設計,提升案例研究的質量和學術價值。
海南大學國際旅遊與公共管理學院李芳軒教授曾擔任多個SSCI期刊的匿名審稿人,擁有豐富的審稿與寫作經驗。他以“科研寫作進階─如何用審稿人思維大幅提升 SSCI 期刊論文品質”為主題展開講座,深入剖析了審稿人眼中的“拒稿雷區”,提醒研究生們在寫作過程中要避免選題缺乏創新性、研究方法不嚴謹、邏輯結構混亂等問題。在論文質量提升方面,李教授强調選題應具備原創性、趣味性和理論貢獻,要能填補真實的學術空白。對論文投稿中遇到各種情况給出了極具針對性的應對策略,為研究生的論文發表之路提供了實用的指導。
研究副院長周龍總結活動時表示,此次暑期工作坊內容豐富、實用性强,四位專家從不同角度為研究生帶來了學術研究的前沿知識和寶貴經驗。通過系列講座,不僅拓寬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加深對研究方法和學術規範的理解。未來,澳門城市大學研究生院將繼續舉辦更多高質量的學術活動,助力研究生在學術道路上不斷進步,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奠定堅實基礎。